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dybzwz.com
飞都没有找到他,谁还能找得到呢。”
大脑袋叹了一气,说道:“我们的对策,只能是:出门儿小心,低猛走,别被挨揍,快快回家了。”
书呆子轻蔑的用眼角撇了大脑袋一眼,说道:“这也叫对策?咱们学校有两个门,一个东门儿,另一个则是南门儿。我们的对策应该是先探看看这韩家三兄弟在东门儿憋着我们,还是在南门儿堵着我们。然后绕道平安回家。”
其他的同学听了书呆子的高论,赞不绝。
“上策,上策啊!”几个男生一面赞誉这书呆子,一面紧张的朝着学校大门忐忑的走去,不一会儿就落到了李然的身后。
李然迈大步走出了学校南门,眼前一条柏油马路横在了眼前,马路的那儿是由几个民宅区组成的密密麻麻的胡同。
李然抬眼向四周环视,哪里有什么韩家三兄弟,连那被称作饶西军的玉米杆子也是踪迹全无。
李然一面暗自纳闷,一面溜溜达达的随着几个背着的男生向着对面胡同自己家的方向走去。
学校对面的民宅区算是县城里一个较大的居住区了,整个的民宅区又被几条马路隔开,从空中俯视,就好像是几块被刀切得规整的方形豆腐块,把这一整个大居住区切成了几个小的民宅区,那横七竖八的胡同,就好像是连接各个居住区的毛细血管。
八十年代们管那些不务正业,成天儿在胡同里逛来逛去、有手好闲的称之为胡同串子。而又有谁能想到,正是这一根根的胡同,和这一个个的胡同串子,才使得们的关系更加紧密而带有亲se彩。后来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们搬进了高楼,邻里之间不再走动,们开始回味那段胡同生活。于是又亲切的把那时候的胡同生活称之为:胡同文化。甚至有些专家学者专门以这胡同文化为题,进行研究。
李然在县城的家,就在这片民宅对面的一片胡同区。学校放学回家的学生们和李然一起进了这片民宅,然后又东一个,西一个,的扎进了各自的胡同,逐渐消失了,只有那几个背着的男生一直走在李然的前面,有说有笑。李然立起耳朵,可以听见自己的身后似乎还有两个同学,一边低声议论,一边跟着自己的脚步,朝着同一个方向走。
这韩家三兄弟是什么样子呢?这个友赛孟尝,龙见首不见尾的良子儿又是什么呢?
李然就这么一面琢磨着,一面慢慢的向前走。不知不觉地已经走到了胡同伸向另一个街区的出,忽然看到一个文质彬彬的少年,躲在在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