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dybzwz.com
睿智长者,但基本都是给族长出谋划策的,能够派出来给一个子弟做幕僚,已经可以证明杨尚荆在杨家的地位坚不可摧了。
所以徐尚庸点点,没多说什么,而是单刀直入:“尚荆兄吃饭前去黄岩县,只怕是凶多吉少,尚庸刚刚接到家中传讯,两浙都转运盐使司有三十多个盐丁无端外出,一个个的可都是好手,那转运使是外朝之,应该不会和内廷沆瀣一气,只不过现在这浙盐又有镇守太监张喜顺把持一部分,调用一批马,也在理之中。”
明朝镇守太监这个制度,实际上是成祖朱棣就开始、仁宣二朝发扬光大的,毕竟明初的那一批宦官,不仅仅离着皇帝近,也不仅仅忠心任事,最重要的是一个个的还特别能打,最有名的就是下西洋的郑和,所以有些时候吧,皇帝宁愿相信太监也不愿相信文臣武将,还是很有道理的。
不过到了宣宗驾崩、英宗继位,三杨内阁开始牛气冲天的时候,老一批的太监基本都死翘翘了,所以镇守太监这个位置就被渐渐裁撤,毕竟文官儿们也是有血气的,忍不了一帮阉在脑袋上作威作福嘛。
不过宣府、南京这种战略要冲和政治中心,还是保留着镇守太监的,毕竟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个道理,哪怕没有明着写出来,古也是明白的,至于浙江之类经济发达的省份,镇守太监也保留了一部分,毕竟皇室的内帑还是有一部分要镇守太监来搜刮的,皇室指望着户部给调拨民赋,一个个的都得饿死。
浙江不光是鱼米之乡经济发达,最重要的是明代最大的海盐盐场就在这里了,这年月可没有放开市场让地主去卖盐的说法,盐铁专营才是国策,所以这个地方的镇守太监,就更不可能被裁撤了,所以浙江镇守太监接了内廷金英或者是王振的指示,给他来个半路劫杀,是很有可能的。
然而站在一旁的忠叔听了这话,哑然失笑:“也不过是三十来个盐丁罢了,就算是镇守太监私募,那又如何?”
徐尚庸听了这话,和刘启道对视一眼,心说建安杨氏的实力还真是深不可测,这一注要是下对了,不光能跟着杨尚荆升官,估摸着还能跟着建安杨氏发财,这种能在蒙元那种统治下面留一个囫囵的家族,果然一个个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不过徐尚庸还是干咳了一声:“老丈有所不知,这三十个盐丁不仅是带着兵刃的,他们……还披了甲,海宁卫三十多套甲胄无故失踪,这会儿,家中大估计正在跳如雷呢。”
魏国公世镇南京,对于下面的掌控力还是足够的,每个卫所的兵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