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dybzwz.com
发送电子邮件至即可获得最新网址百度搜索第一既是【古色杂谈:开栏前言+论长度】各位文友、前辈大家好。
第一回献丑到此,不知道是否还入得了诸位的法眼之中。
我刚刚对第一回略做检查之后,突然有了想,于是决定在之后各回结束之末,将不定期的开个专栏,命为古色杂谈。
会想开此专栏,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本文写的虽然是架空背景,可是里面背景仍脱离不了中国古代的范畴,所以会有很多名词是以古代用语为主。
这对一些比较没有时间去查资料的来说,会不好融入。
所以在此就略提一下,若有错误,还请高前辈不吝指正。
开栏前言便到于此,往下将进入杂谈的第一篇──论长度。
度量衡不论古今都是很生活化的东西,而长度更是常用,所以第一篇就先论长度。
其实不少古代的长度名称至今仍然沿用,这边先介绍几个的长度用语:丈、尺、寸、分。
这几个名词想必大家耳熟能详,稍有记忆便知: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其中尺和公制单位的换算是1尺=33.33公分(或称厘米,英文缩写cm),换成寸的话就是1寸=3.333公分。
看多了古装色文必然晓得,长度在古色内的特别用处,便是用来衡量男角的下体长度。
只是不同的文章中,有的用尺,有的用寸,又有时候这写的雄伟粗长是7、8寸附近,那写的却是10、11甚至12寸(一尺二寸)以上,到了下一却说12寸是恐怖的怪物尺寸。
这中间不只是形容状况有别,实际长度最多可差5寸之多,又是怎幺回事?这边先让各位安心一下,除了夏朝1尺=8寸之外,剩下几乎都是十进位的换算,所以尺寸互换是板上钉钉的1比10,只是对上公分时要多加留意。
事实上长度单位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当中,虽然名称相同,可是实际标准却换了好几次。
上面提到的1寸=3.333公分是现代用的单位。
但是有的作者比较考究,写唐朝就用唐朝的尺寸,三国就用三国的尺寸,结果好像变成每个心中的巨根都不一样。
而且如果是使用明、清尺寸就更需要小心,因为这两个朝代居然把长度分成三项:裁衣、量地和营造。
也就是说,用途为裁衣时,尺寸不同于量地和营造,同理其他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